新能源方向应为生物质能

Dec 17,2014


  今冬雾霾肆虐中国北部上空,其范围之广,时间之长,污染之重,对人民健康、经济政治及社会心理影响之大,震惊了国人,震惊了世界。近代工业革命之都伦敦百年前的迷雾重现于北京上空,像开了个历史玩笑。

  先行工业化国家早期也是煤炭独大,20世纪才开始大力发展石油与天然气发电、水电与核电,使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降到了30%以下。随着上世纪70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90年代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化石能源资源渐趋枯竭,凭借可再生和清洁两大优势的可再生能源于20世纪后期开始兴起,逐渐担起替代化石能源和世界能源转型的大任。

  通过煤的清洁燃烧与除尘、提高汽车燃料品质和效率等措施可以减少排放物,是必要的,但根本性治理在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除传统的水能外,新兴的可再生能源中,一马当先的是生物质能。生物质能的原料主要是作物秸秆、畜禽粪便、林业剩余物、加工业的有机废水废渣、城市的污水污泥,以及利用边际性土地种植的能源植物等有机物质。能源产品有固态的直燃发电和成型燃料,液态的乙醇和生物柴油,气态的沼气和裂解气等。另外,它是唯一能大规模替代车用化石燃料的可再生清洁能源,非核能、水能、风能等可比。

  生物质能已是当今排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之后的全球第四大能源。2003年,瑞典生物质能的工业用途达1230亿千瓦时,分别是天然气和煤炭的12.3倍和4.5倍;生物质供热发电1030亿千瓦时,占全国供热能源消费总量的71.6%。2005年美国能源部给国会提交的一份报告说:“生物质已开始对美国的能源做出贡献,2003年提供了1亿吨标煤能量,占美国能源消费总量的3%,超过水电而成为可再生能源的最大来源。”

  每年夏秋,中国内地自南到北露地焚烧掉的小麦秸秆和秋天焚烧掉的玉米秸秆就有1亿多吨,既是资源浪费,又造成雾霾,如能转化为生物质能,相当于两个三峡电站每年所发的电力。所以,应制订一个以作物秸秆和林业剩余物为原料的生物质发电与成型燃料供热的“减霾压煤”计划。目前,我国生物质发电技术成熟,装机容量已达550万千瓦,可顺势加大推进力度,减少煤电。

  “九五”期间,我国就提出了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要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十多年过去了,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没有改善,煤炭消费量与油气进口量反而成倍激增。2008年出台了以生物质能源为主导的“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可惜规划出台后却没按规划办事,自上而下地刮起一阵发展风能和太阳能的热潮。发展风能、太阳能本是好事,可惜盲目冒进,仅两三年就全线崩溃,损失数千亿元之巨。一脚踩空,大伤元气,而作为替代化石能源、减排温室气体和防治雾霾的主力,生物质能却被冷落一旁。

  中国是个生物质资源丰富的国家,年可开采量11.71亿吨标煤,是水能的2倍和风能的3.5倍,且生物质原料富集区紧接产品市场,集中于我国经济发达的中东部与南方,不存在长途输送与调峰问题。加上生物质能技术日趋成熟,可与农业现代化、绿色城市化、生态环保建设、发展循环经济以及减少油气对外依存度等协同推进,其综合效益和长远效益可想而知。